防跌做得好,老年生活少煩惱
善用防跌策略與輔具
話焦點
人氣(85)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3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每6名長輩,就有1人發生跌倒事件,每100位長者,便有8人因跌傷就醫,當長輩跌倒,很容易面臨頭部受傷、關節脫臼與骨折等風險,嚴重跌倒甚至可能導致臥床、死亡。長輩跌倒往往非單一因素造成,積極找尋原因且予以改善,方能避免再次跌倒。
 
如何判斷年長者跌倒風險高低?當醫師、物理治療師等醫事人員評估長輩跌倒風險,常透過「坐站起走測試」觀察長輩肌力、平衡感、步態與活動狀態,以初步了解未來長輩跌倒、失能機率,之後視情況安排其他檢查,深入瞭解其中原因。謝至鎠表示,長輩跌倒,背後隱含錯綜複雜因素,因此評估需鉅細靡遺,將年長者體能與疾病病程、用藥、環境等所有可能性納入,方能根據不同原因擬定個人化防跌策略。

防跌工作之所以重要,原因在於,長輩一旦跌倒,極易造成臥床、行動不便等嚴重後遺症,或導致活動量大減,甚或部分長輩因擔心再度跌倒而畏懼出門或不再運動,長輩鎮日待在家中、床上,肌力流失加快,更易面臨跌倒威脅,形成惡性循環,長期下來,身體機能便如江河日下,一日不如一日。
防跌之道 隱藏在每個細節
在2018年11月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以下簡稱健康署)出版的《長者防跌妙招》最新版本中明列預防跌倒之道,包括「定期練習肌力、柔軟度和身體平衡」、「時時注意居住環境的安全」、「選擇合適的鞋子及輔具」與「看醫生時,將正在吃的藥的藥單或藥袋帶去給醫生看」等。

長者防跌策略多半環環相扣,謝至鎠以尿失禁為例指出,國外研究證實,老人有尿失禁,確實可能增加跌倒風險,有尿失禁困擾的老人,多伴隨盆底腔肌力不足,下肢肌力連帶受影響,常趕著如廁,容易發生跌倒,因此對尿失禁族群,防跌策略不僅在減輕尿失禁症狀,也需提升下肢肌力,如廁與居家環境也要多加留意,才能全方位減少老人跌倒傷害。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9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