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受虐原因多,防治策略需有智慧
齊助長輩走出受虐困境
話焦點
人氣(107)
與兒孫過著頤養天年的生活,是許多銀髮長輩的心願,然而,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老人虐待事件增多,是全球許多國家要面對的社會問題。從衛生福利部近十年的統計來看,我國老人保護通報案件逐年增加,老人受虐背後原因錯綜複雜,需深入了解,方能從原因著手,根本改善老人受虐困境。
 
社工介入擬定家庭計劃 突破家庭困境
老人受虐案件,背後有許多原因,舉例來說,一對七十多歲的老夫妻與單身的兒子同住,兒子十年前確診罹患思覺失調症後即失業,因不願按時服藥,且投資不當積欠債務無力償還,經濟上完全倚賴父母的退休金和積蓄。老母親看不慣兒子房間髒亂等生活習慣,時常叨念責罵;兒子不堪母親碎念,酒後情緒失控便毆打母親。法院曾核發保護令要求兒子遷出老夫妻的住所,兒子卻因無法獨立在外謀生而返家。老父親同情兒子的行為是因疾病所致,因而護著兒子,並與太太起爭執,三方的衝突不斷循環。

像上述的情況,「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便能提供支持、援助。2018年行政院所通過「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在各直轄市、縣(市)衛生局增設心理衛生社工(以下簡稱心衛社工),針對家內施暴者且合併有精神疾病,由心衛社工定期追蹤訪視其精神病情,並就其暴力風險、自殺風險、家庭功能、社會福利需求等面向,提供整合性評估及擬定家庭服務計畫。預計2019年全台設置203名心衛社工,透過設置專責人力、降低個案負荷比,以深化對精神疾病合併暴力個案家庭的服務,達到預防再犯及保護被害人之目的。
受虐長輩 有苦不敢言
長期倡議推動老人保護的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指出,高齡化社會老人人口增多,家庭倫理、家庭結構與社會環境都產生急劇地變化,經濟、社會壓力也在增加,民眾多半不了解老人身心發展的需求,或老人家因失智、疾病也不易表達自身需求,這些都是老人受虐潛在性結構因素。此外,老人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面對伴侶或晚輩施加暴力、精神虐待,多數會抱持「家醜不外揚」的心態選擇隱忍,不願對外張揚;也有長輩認為是自己沒有把晚輩教好,而一再姑息,讓暴力加劇。張淑卿強調,老人受虐防治根本在於扭轉長輩的觀念,鼓勵長輩向外界求助,113保護專線、各地派出所或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都是方便可靠的求助管道。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9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