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社工表揚特殊貢獻獎得主系列報導(二)
田麗珠走入社區,創新延伸關懷觸角
繪人文
人氣(56)
衛生福利部2019年「魅力是社‧功不可沒-全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表揚」特殊貢獻獎得主田麗珠在醫務社工領域耕耘近40年,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擔任社工室主任期間,帶領社工同仁從醫院走入社區,讓服務的觸角延伸至居家病患,患者無論在醫院或在家裡,都能得到醫療上的協助。
 
改變與創新,不一定得硬碰硬,有時,柔軟的力量反而更有影響力,在田麗珠身上,創新思維與溫暖、溫柔特質,毫不衝突地並存著,兩者相加,發揮了更強大的改變力量。

因為田麗珠對「人」很感興趣,也很願意關懷別人、幫助別人,當年考大學聯考進入社工系,她便對社工充滿興趣,感覺自己個性與這領域相當契合。本身很喜歡接受挑戰的她,後來選擇在醫務社工與心理衛生社工領域持續精進,除了獲得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學位,也到美國賓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社會福利博士班進修,為往後創新、社工服務之路,扎下深厚的基礎。

進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社會工作室工作後,田麗珠在實務工作上關懷的對象不只侷限於醫院患者,有更多機會關照到社會的弱勢族群,諸如街友、身心障礙者、性侵害被害人、獨居長輩等,分別發展不同的服務方案,落實社會工作者關懷弱勢族群的使命。

細心觀察 終於發現問題所在
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曾有一名長輩反覆住院,醫療人員發現,這名長輩疑似因營養不良導致重複感染疾病、頻頻住院。田麗珠疑惑著:「為什麼這位長輩總是營養不良?」當田麗珠前往拜訪長輩,才終於真相大白。

這位長輩獨居於傳統公寓,身體狀況不佳,出門需要上下多層樓梯,為了避免麻煩,每次添購食物都一次購買10顆饅頭與一些罐頭,幾乎餐餐饅頭配罐頭,這些食物雖然不易腐壞,但長此以往,很容易營養不良,生病頻率自然增加。

田麗珠曾與團隊發展送餐服務方案,結合醫院與當地老人福利服務中心力量,提供獨居、行動不便長輩送餐服務,將關懷與健康飲食送到長輩家中,為了顧及長輩自尊,每個便當都酌收象徵性費用。田麗珠便邀請上述長輩接受送餐服務,長輩欣然接受後,每餐改吃由醫院營養師所製作的餐盒,營養狀況好轉,也不再頻繁進出醫院。

此外,送餐服務也會配合各種節慶活動提供不同平日的餐點,讓獨居長輩感受過節氣氛。田麗珠提到,社會工作者規劃的服務方案需要關照到被服務對象的生理、心理與社會需求,同時結合社區相關機構團體力量,才能共同完成任務。

思考病患權益 讓服務更貼心
上述只是田麗珠參與的眾多創新服務之一,她說,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的引導下,醫院社工團隊展開居家安寧照護服務,跳脫過去「患者必須到醫院就醫」思維,轉變為進入社區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這與她的想法不謀而合,而這項服務推展以來,確實讓許多社區內行動不便、身體虛弱且不方便就醫的患者得到更好的醫療照顧,同時也獲得許多正面迴響。

此外,為了爭取患者「善終」的權益,讓患者臨終不再飽受無效醫療折磨,田麗珠也積極爭取參與病人自主權利法「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臨床服務模式相關研究計畫,自2016年開始發展服務模式,從無到有,乃至服務模式日趨成熟,今(2019)年《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後,這套服務模式施行於全國,可說是ACP諮商服務的領航先驅。

在接觸形形色色病患、弱勢族群的過程中,田麗珠總是專注傾聽對方的心聲,且敏銳觀察到每個家庭所面臨的難處與個別需求,即使思考解決方案,她也尊重著對方的自尊與想法,像過去曾面臨病患與病患家屬嚴重誤解,她花了四個多小時與對方溝通,終於讓對方感受到她的真摯與解決事情的誠意,化解了可能的爭議,也呈現出社工人員在促進醫病溝通上的能力與角色。
民眾對於預立醫療照護的疑惑,田麗珠(右)都會用心聆聽並給予詳盡的說明。
照顧別人 也要記得照顧自己
細心的田麗珠叮嚀著所有社工人,在服務過程,難免遇到挫折,或產生一些負面情緒,也因此,社工人的自我身心照顧顯得格外重要,社工必須擁有健康的身心靈,工作續航力才會持久。此外,社工是一項「以人為中心」的工作,她也期許社工人都能觀察到服務對象的個別差異,所有解決方案也都能真正協助民眾度過難關,突破層層挑戰。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9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