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卡一嗶就通-居家醫療更便捷
享新知
人氣(110)
對於行動不方便或臥床、中風的民眾來說,去醫院看醫師是一項大工程,出門就醫很麻煩。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簡稱健保署)自2016年2月起積極推動居家醫療,鼓勵醫師到行動不便但有醫療需求的民眾家中看診。之後,健保署更開發感應式健保卡與讀取感應式健保卡app程式,取代過去繁重設備,讓居家醫療設備「減重」,醫師看診也輕鬆許多。
 
「我們在推廣(居家醫療)的過程中,曾有 一位家屬現身說法,他在照顧60幾歲腦麻臥床的姊姊時,一次從醫院回來,不知長期臥床已經造成骨鬆,在攙扶上樓時,姊姊的手就應聲斷掉骨折了,後來每次帶姊姊進出醫院,他就很緊張,現在有居家醫療,醫師來家裡看病,他就放心多了。」衛生福利部健保署中區業務組醫務管理科科長賴大年表示,健保署推廣居家醫療整合計畫的目的,就是要協助失能、行動不便的病人順利就醫。」

過去許多臥床、行動不方便的患者若要到醫院看病,可說是勞師動眾,坐輪椅的民眾要出門,至少需要兩、三個人陪伴,一個人負責開車、拿輪椅,其他人則負責攙扶,如果是全身僵硬、臥床,很難攙扶的病人,常需要更多人幫忙,部份家屬乾脆自費請救護車,不只病人辛苦,家屬也是勞心勞力,賴大年分享道,有病人家屬對他說:「現在醫師到家裡來看病人,病人和家屬都不必出門,那和之前是大大的不一樣!」這樣的回應,讓他印象非常深刻。

醫師到府探視 患者感覺好窩心
不只醫院有居家醫療服務,各地區也有不少基層診所醫師投入居家醫療的行列,與社區民眾間培養出很好的醫病關係。

像臺中市大雅區有位自行開業的呂醫師,發現一位老病人很久沒來看診,有次呂醫師見到老病人兒子,便關心老病人近況。老病人的兒子說,他父親突然中風臥床,中風以來就抑鬱寡歡,幾乎很少出門。

呂醫師聽了,與老病人兒子商量表示:「現在健保有居家醫療,我去看他!」爭取為老病人進行居家醫療服務,他登門探望時,老病人看到熟悉的醫師,就好像看到老朋友,心情很放鬆。醫師也有機會親自了解病人身體狀況,當病情有了變化,醫師就可以在第一時間介入、及時治療,或安排轉診。

賴大年分析,有的患者無法出門,如果有小感冒或一些病痛,過去就是家屬到診所,向醫師轉述病情,醫師可能兩、三年都沒有看到病人,無法第一時間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現在有了居家醫療服務,這種情況就大為改善。
裝備重量減輕 醫師行動更俐落
雖然居家醫療為行動不便、需要就醫的民眾帶來很大便利,但過去醫師執行居家醫療服務前,需要完成許多挑戰。在硬體方面,除了要攜帶醫材,還要準備健保卡讀卡機、筆記型電腦、備用電池等設備,光備用電池,重量就大約4公斤,當病人住在傳統公寓,沒有電梯大樓,醫師就得揹著這些裝備爬樓梯,負擔就非常沉重。到了病人家中,還必須先完成連線、上網,透過健保卡讀卡等程序,才能進行居家醫療。

賴大年說,有的住家地點偏僻、網路通訊不好,醫師還得花時間測網路。連結網路過程耗時費工,有的地方,光架設電腦、等待上網時間,說不定就要花30分鐘以上,若筆電臨時沒電,醫師還要花時間充電,或者找電源線,就會花費更多時間。

為了使居家醫療服務更便利、更有效率,健保署推動了訪視設備輕量化。自從開發感應式健保卡、讀取感應式健保卡app程式,醫師只要帶著重量約200公克的手機,透過App,就能直接感應健保卡,完成過卡程序,手機會紀錄時間、所在位置經緯度。賴大年表示,「目前可以採離線認證,感應式健保卡讀取資料約1-2秒即可完成。」就算沒有網路,一樣也能作業,行政流程時間縮減,醫師進行居家醫療服務時,便能更專注於診療,醫療服務品質也能有所提升。

彰化縣二水衛生所主任陳宏賓參與記者會時指出,「以前每次到患者家,前面15分鐘家屬不會吵你,會先看你把設備都接好,之後才看病。現在輕量化,醫師就輕鬆了!我們希望這樣能夠鼓勵更多醫師來加入居家醫療的行列,也讓醫師有更多時間用在患者的照顧和跟家屬的衛教、溝通。」

剛開始試辦居家醫療設備輕量化時,健保署人員會陪同醫師至病人家中,實地了解執行狀況,一發現操作有問題,健保署人員就直接排除問題,後續也會收集醫師建議,加以檢討,並改善作業流程,使服務程序更為簡便。

大醫院、診所互相支援 病人更安心
推動居家醫療服務,不只靠設備輕量化,醫療團隊的支援也是醫師進行居家醫療很大動力。賴大年指出,因為專科分類很細緻,過去有些基層診所醫師擔心患者病情複雜而多變,單靠一己之力,很難扛起所有照護責任,因此對於走進病人家中訪視的意願低。為了讓醫師有更堅強的後盾與後援,近來健保署也開始推動讓大醫院做為基層診所的後援。

以中部地區來說,基層診所的醫療團隊可與臺中榮民總醫院合作,診所醫師到病人家中看診時,若有其他專科的疑惑,可以馬上聯繫臺中榮民總醫院,醫院提供13個完整的專科醫師群提供諮詢或共同會診,當第一線醫師有了強大的各科醫師群作為後盾,病人也會更安心。

此外,健保署對於居家醫療整合性計畫的推動,是鼓勵院所組成醫療團隊。目前許多醫院和診所已經組成科別完整的醫療團隊,整合性照護團隊可能包含了家醫科、耳鼻喉科、新陳代謝科等跨科別醫師,醫師會針對患者病情,搭配適合科別醫師前往探視,例如醫師到病人家發現臥床患者的壓瘡需要外科醫師深入處理傷口,可以聯繫團隊中的外科醫師前往病家處理。這樣,患者可以享有更好的照護品質。對於已進入生命末期的病人,團隊亦可提供居家安寧的照護,協助民眾完成在家終老的心願。

撥打1966 就能了解相關訊息
居家醫療服務對象需要符合3項條件,首先,病人失能或因疾病不方便外出者;再者,必須有明確醫療需求;最後,患者必須居住於家中,如果住在安養院、護理之家等安療養、照護機構,就不符合居家醫療條件。

民眾可以在健保署網站、或透過健保行動快易通App查詢到住家附近有哪些院所提供居家醫療服務,各縣市照管中心1966、健保署服務專線等均提供電話洽詢。收案流程是必須經由醫師第一次到宅訪視,才能決定民眾是否符合居家醫療服務收案條件。若病人正在住院,也可以洽詢醫院出院準備服務小組,以了解自己是否符合居家醫療申請資格。當民眾符合條件,醫事人員就會展開行動,讓行動不方便、有醫療需求的民眾都享有優質的醫療、照護服務。
微調系統、完成建置 推廣全國
目前居家醫療訪視設備輕量化屬於健保署中區試辦計畫,試辦區域含括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等地區。賴大年表示,訪視設備輕量化為推動「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創新作法,醫事人員試用後,多數感覺滿意,也都願意支持這項計畫,未來目標是希望增加雲端藥歷查詢功能,並銜接醫療院所的看診系統。醫師到患者家中開立各項診療明細時,流程可以更簡便,不必再跑回醫療院所,或另帶筆電處理,不只如此,現在也正在做微調,期待系統功能更精進,當系統微調、建置完成,就會推廣至全國各區,提升服務量能。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8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