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前,您做足功課了嗎?
善用旅遊醫學、新南向門診服務
享新知
人氣(63)
出國旅遊、洽公,民眾都希望「開心出門,平安回家」,在行程規劃中,特別是出國前、中、後的傳染病防治、健康評估諮詢等,更為重要的一環,能有效減少在外期間疾病感染之風險,並確保旅程中身體得以維持健康狀態。
 
去(2018)年,一名19歲男大生趁暑假到非洲肯亞擔任國際志工,因肯亞為瘧疾疫區,民眾至當地旅行,需按醫囑服用瘧疾預防藥物,才能有效預防瘧疾感染。這位男大生認為旅程中沒症狀,應未受感染,用藥便只服用三分之一療程,從肯亞回臺後,他在新竹、高雄兩地活動,之後又去香港旅遊,一直以為自己身體很健康,殊不知,噩夢即將展開。

預防瘧疾 需按醫囑用藥
從香港返臺後,男大生突然忽冷忽熱,就醫時,醫師聽聞他曾去過非洲肯亞,馬上提高警覺,安排詳細檢查,透過檢驗赫然發現,他罹患的是熱帶瘧原蟲感染,也就是俗稱的「惡性瘧」。

隨著病情轉趨嚴重,男大生確診後旋即進入醫學中心加護病房,接受插管治療。高雄市衛生局疾管處研判,男大生在肯亞可能遭受瘧蚊叮咬,加上沒有按醫囑持續持續服用瘧疾預防藥物,導致感染瘧疾。瘧疾潛伏期一般為6天至40天不等,依瘧原蟲種類而有差異,因此該名男大生在離開肯亞近兩星期後才發病,幸好醫院即時搶救,男大生才逐漸恢復健康。

旅遊醫學門診諮詢 充分做好準備
近年來,民眾出國旅遊風氣日漸興盛,過往多以跟隨旅行團為主,隨著旅遊型態日趨多元化,現在不僅自助背包客增多,也開始有較多民眾選擇去非洲、南美洲等地觀光、參與不同活動。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以下簡稱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觀察到,由於這樣的趨勢,出國前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的民眾,有日漸增多的傾向,假如出遊地區正是傳染病疫區,就得做好防疫準備,一方面減少傳染病風險,避免旅遊途中生病掃興,另一方面也可防範造成社區疫情擴散。

雖然許多民眾知道出國前可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防疫、健康資訊,但也有不少民眾存有不正確觀念,像上述19歲男大生就是典型例子。

林詠青解釋,民眾若要去非洲肯亞等瘧疾疫區,務必遵照醫囑,在出國前、旅程中及回國後持續服用瘧疾預防藥物,才能有效預防瘧疾,目前國內瘧疾預防用藥有4種選擇,多半需要在出國前2至7天開始用藥,旅程中不可中斷,回國後還必須服用藥物1至4星期,確保體內維持足夠藥物濃度,疾病預防效果才會足夠。

比方說,部分民眾像這名男大生,以為沒出現症狀便擅自停藥,或用藥斷斷續續,也有民眾回國後忘記用藥,導致傳染病發病風險直線上升,一旦罹患瘧疾,以嚴重度最高的熱帶瘧(又稱惡性瘧)為例,除了可能產生忽冷忽熱、腦病變、肝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死亡率更高達十分之一,代表每10個人得病,就有1人面臨死亡命運。

謹慎規劃時程 疾病防治不打折
民眾計畫到傳染病疫情地區旅遊,可先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或就醫,除了需要先行瞭解當地疫情,並按醫囑進行預防性用藥;若需要注射疫苗,預防特定傳染病,也要多注意配合時程規劃。林詠青指出,「注射疫苗後,多需要2到4星期時間,才會產生足夠保護力,有的疫苗需要注射兩劑,中間須間隔一個月,才會產生更佳的保護效果。」

在旅遊醫學門診,部分民眾出國前一天才就診,即便注射疫苗,也無法立即發揮預防作用。林詠青表示,「2到4星期後,說不定民眾早回國,注射疫苗就意義不大」。建議出國前一、兩個月就要開始諮詢旅遊醫學門診,疫苗才有足夠時間產生抗體,出國時,健康較有保障。

此外,有些民眾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雖然知道要出國,也知道要去哪些國家,卻對行程不甚了解,在疾病防治上,便可能產生困擾。以南美國家秘魯為例,在不同區域,瘧疾風險亦不相同。此外,海拔高低也會左右高山症發生機率。醫師為民眾量身打造出國健康防護網,這些資訊顯得格外重要。

林詠青在旅遊醫學門診中,也曾遇到民眾一人至旅遊醫學門診就醫,卻希望為全家人拿藥、拿診斷證明。民眾這類行為,不僅可能讓醫師違反《醫師法》第11條的親自診察義務,也可能對自身健康造成不利影響。林詠青指出,主要是每個人的年齡、身體狀況不一樣,用藥種類、劑量皆需進行個人化調整,像部份藥品有年齡限制,孩童可能不太適合,醫師必須與民眾進行面對面評估,用藥才精準,藥物劑量才不會失之平衡。

出國前 充分蒐集各項資訊
民眾出國前,需要做好哪些準備?林詠青對此表示,民眾出國前,可上疾管署網站「國際旅遊與健康」搜尋國際重要疫情資訊,在網站中,可清楚查詢到哪些地方、區域可能有哪些疾病疫情,有助事先作好防範工作。

對於患有慢性病、正用藥控制病情的民眾,除了準備藥品,也需申請英文診斷證明,發生狀況時,若需向國外醫護人員解釋病情,英文診斷證明便能派上用場。另外,出國時也需攜帶處方箋,一旦滯留國外,或急需用藥,國外醫療人員可清楚如何提供協助。

國外醫療往往價格昂貴,民眾除了準備常備用藥,海外醫療險部份也需做好規劃,避免臨時遇到疾病、意外來襲而不知所措。

林詠青也提醒,現在許多航空公司可提供氧氣瓶,對於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與心臟病等病史,或者心肺功能不佳的民眾,若有需求,可事先透過填寫表格、打電話等方式向航空公司提出申請,以備不時之需。

出門在外 多注意飲食衛生
到達旅遊目的地後,民眾在飲食、飲水方面也要多加注意。林詠青建議,出國時,可先確認一下當地自來水是否可以生飲。如果要喝水,應讓水高溫煮沸,必要時,可喝瓶裝水,減少飲用水污染風險。

出門在外,一般人最常忽略冰塊衛生,有些地方,冰塊可能使用自來水製作,不一定都有煮沸或消毒,外地人對水源情況也不了解,若誤食受污染冰塊,很容易產生問題。不只如此,食物也要避免生食。選購水果之時,不僅要觀察水果是否妥善保存,也避免選購切好之水果,原因為切好的水果若放置在外時間過長,容易滋生細菌、吸引蚊蟲,增加疾病發生機率。
一國一中心 照顧新南向人員健康
近來民眾在觀光、教育與文化交流上,與新南向國家往來漸趨頻繁,國內的新南向國家新住民、外籍移工與看護人數也不在少數。由此可知,民眾對跨境、跨區域傳染病的預防與保健,存有迫切需要。為了因應趨勢,並配合國家政策,疾管署委由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設置「新南向人員健康服務中心」,為往來新南向國家之民眾與外籍人士提供各項健康服務。

「新南向人員健康服務中心」設置「海外健康管理師」與「海外諮詢醫師」,服務項目包括:健檢與健康管理、急慢性疾病照護諮詢、旅遊相關疫苗與預防用藥、疾病症狀諮詢、慢性病管理、傳染病防護措施、提供當地就醫資訊、團體服務諮詢與預約諮詢等多項服務,以做為往來新南向國家人員之健康後盾。

該中心服務時間為臺灣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9點至下午5點,民眾可撥打服務電話(02)2312-3456轉分機66607,亦可透過Skype:+886910135331與E-mail:newsouthhealth@ gmail.com詢問相關資訊。

民眾想了解「新南向人員健康服務中心」資訊,也可上該中心專屬網站查詢,該網站針對印尼、印度、菲律賓、越南、泰國與馬來西亞等6個新南向國家往來人員提供國外就醫醫院建議名單、國內轉銜醫院建議清單、傳染病衛教資料、往返體檢表等訊息。疾管署也叮嚀,有計畫前往新南向國家的民眾,建議在出發前2星期至該中心諮詢,如此工作人員才有充裕時間協助醫療、預防保健轉銜等服務。

出現疑似症狀 務必告知旅遊史
林詠青最後也強調,民眾在國外一有發燒或疑似感染症狀,建議儘快在當地就醫,若回國後才出現疑似感染症狀,就醫時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資訊,醫師也才能儘速釐清病情、展開治療,避免疫情擴散。

*更多注意事項*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各旅遊醫學門診合約醫院據點 
新南向人員健康服務中心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9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