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常做起,如何擁有美好睡眠?
文/臺灣睡眠醫學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主席臨床心理師 吳家碩
樂分享
人氣(131)
   
 
根據臺灣睡眠醫學學會在2017年執行之「臺灣睡眠問題大調查」結果顯示,全臺慢性失眠盛行率為 11.3%,慢性失眠指的是有以下3者種症狀之一:上床後需要30分鐘以上才能入睡、半夜醒來的時間合計超過30分鐘以上、比預計起床時間早清醒超過30分鐘且無法再入睡。以上狀況若每個禮拜出現超過3天,持續超過3個月,且失眠困擾已經造成日常生活功能的影響,如擔心睡眠等,就符合慢性失眠的狀態。若有這樣的症狀,建議找尋合格的睡眠醫療單位及睡眠醫療專業人員,透過睡眠門診評估什麼原因導致睡眠困擾,必要時安排相關生理及睡眠檢查,再進行專業且正確的治療模式,像是:合適失眠者的助眠藥物以及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等,並持續追蹤。

在找尋合格的睡眠醫療單位及睡眠醫療專業人員前,建議維持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當基礎,可以預防睡眠問題惡化,也有助於失眠者後續治療。但什麼算是維持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呢?可以試試「養成睡前好儀式」。

第1步:洗澡時間
睡前1小時左右安排洗澡時間,讓身心靈也洗個澡,洗去一天疲憊。洗澡時間就像是切換的開關,將忙碌切換成平靜、將急忙切換成休息。從睡眠的角度來看,睡前1小時左右的洗澡,會讓體溫逐漸下降,也是幫助睡眠的小方法。

第2步:暫停時間
臨床上常有失眠患者因為睡前想事情,躺在床上就開始止不住大腦的思緒而失眠,建議失眠者試著用「煩惱記事本」的方式,把這些煩惱寫下來,讓煩惱在睡前「暫停」下來。

第3步:放鬆時間
接近睡覺前的時間安排15-30分鐘的放鬆,會像是腹式呼吸法、肌肉放鬆等,來降低過度緊繃的身體與心靈,讓呼吸放慢下來、心跳也跟著緩慢,身體肌肉跟著放鬆下來,也會漸漸感覺頭腦可以冷靜,可以準備睡覺了!

第4步:床的時間
在治療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法中,重新培養身體認知「床=睡覺」,稱為刺激控制法。這個行為治療法是為了降低失眠與床的配對,讓身體學習到躺上床就是該「開始放鬆、準備睡覺」,最重要的原則就是避免在上床看電視、看書、玩手機等活動,讓你清楚知道床只留給睡覺用。

正受慢性失眠所苦的你,一起來試試看這幾招睡前儀式吧,擁抱好睡眠後,也可以享受生活大小事!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9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