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衛福季刊_No.21
P. 17

黃國晉分析,民眾體重直線上升,9成以上是
                                                               「多吃少動、多吃高油脂、高糖類食物」等生活
                                                               習慣造成,只有約1成是甲狀腺功能低下、多囊
                                                               性卵巢症候群等疾病因素,或使用類固醇、注

                                                               射胰島素等藥物引起。當一個人體重攀升,多
                                                               是增加脂肪,骨頭重與肌肉比率偏高的人相對
                                                               占少數。


                                                               減重10% 健康好處立現
            肥胖不只是外觀問題,也會影響健康,提高罹患
            其他病症的機率。
                                                               對於體重過重、肥胖族群,以健康的方式讓體
            更直指,肥胖即是慢性疾病,需要加以追蹤、
                                                               重下降,疾病風險就會明顯改善。黃國晉援引
            控制。                                                國外研究數據為例,BM I大於40的肥胖患者,

                                                               半年內體重只要下降7%,糖尿病風險便能減少
            國內肥胖盛行率 上升趨緩和
                                                               58%。一般體重過重、肥胖者,體重減少10%,

            國內成年人身體質量指數(BMI)只要大於或等                             健康好處就會明顯呈現。
            於24,便屬於體重過重,若BMI大於、等於27,
            便達肥胖程度。2 013-2016年「國 民 營 養 健 康 狀                   常見減重迷思 易傷害身體

            況變遷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的過重、肥胖盛
                                                               不少民眾都有減重經驗,如何健康、有效減重,
            行率為4 5.4%。分析過去數據,1993-1996年與
                                                               常是熱門討論話題。黃國晉表示,民眾常出現
            2005-2008年的過重、肥胖盛行率分別為32.7%、
                                                               「餓肚子可以幫助減重」、「體重下降速度越快
            43.4%,增加幅度為10.7%,可見成年人過重與
                                                               越好」等錯誤減重觀念。
            肥胖盛行率上升趨勢趨於緩和。

                                                               以「餓肚子可以幫助減重」這觀念來說,長時間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以下簡稱健康署)所出
                                                               不進食,體重的確會在短時間急遽下降,但多半
            版的《臺灣肥胖防治策略》一書中提到,臺灣民                              減去肌肉、水分,而非脂肪,只要一恢復正常飲
            眾平均的BM I與肥胖盛行率雖然不及西方國家                             食,體重很快就回升,光靠節食、斷食,往往減
            高,但平均體脂肪卻比白種人來得高,因此民眾                              重成效不彰。

            較容易產生代謝性疾病,而「健康體位」的重點
            應著重於「適當的身體組成與體態」,其中「適                              有關減重速度部分,黃國晉建議,一般體重過
            當的身體組成」是指體脂肪比例要適當,肌肉量                              重、肥胖患者,一星期減去0 .5-1公斤體重,持續
            也要足夠,「體態」則是指腰圍、臀圍等體圍要                              3到6個月,體重多半可以下降10%,減重速度過
            控制在健康範圍。                                           快,除了傷害健康,也容易復胖。若是BM I大於








                                                                                                www.mohw.gov.tw        15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