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病友 也需要正常生活
當一個人確診罹患失智症,並不代表這人所有的功能都退化,徐亞瑛舉例,像她婆婆雖然有失智症,但人際互動技巧還是很好,上教會時,仍可以對身邊的人噓寒問暖。觀察國內外趨勢可發現,有些失智症患者即使確診,透過職務調整、團體支持等策略,依然可以在職場工作,也同樣可以擁有正常生活。
徐亞瑛說,在歐美等國,失智族群所關注的焦點,不只侷限於爭取「正常生活」權益,已有部份病友團體進展至政策倡議,開始爭取失智症病友的「Leadership」(領導權),像國際失智症聯盟主席凱特‧史瓦佛(Kate Swaffer)本身就是失智病友,非常重視失智者人權議題。近幾年來,我國對失智者人權的重視與失智友善社區的規劃,都讓凱特‧史瓦佛讚譽有加。
失智議題 日益重要
「國外曾有人形容,失智就好像大樂透,人人都可能中獎,即使是醫師,有一天也可能發生,大家應設身處地,為失智族群設想。」徐亞瑛認為,隨著高齡社會到來,失智者人權等議題與所有人都密切相連,希望更多人關心這些議題,共同為打造失智友善環境付出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