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據點助圓夢,在地長輩展笑容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讚啦!
話焦點
人氣(170)
在臺灣各角落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以下簡稱據點),常可看到許多長輩熱切學習新事物,或與志工說說笑笑,據點豐富的活動安排與志工的關心訪視,總能激起長輩旺盛的生命力,在關懷據點中,每張長輩開心的笑臉,都是「活躍老化、在地安老」最真實的寫照。
 
某天的高雄小港機場飛機景觀台,坐著許多長輩,他們搭乘高雄捷運到機場,好似遠足的小學生,興奮異常。此時,有人送來台鐵便當,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吃著、聊著。旁觀者可能不知道,這是一場高雄市大社區觀音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舉辦的長輩「圓夢之旅」,背後倚靠許多志工的付出與籌劃,才促成這趟旅行。

長輩三種夢想 一次達成
這趟「圓夢之旅」的起源,來自高雄觀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文政對在地長輩所許下的承諾。「我沒有坐過高雄捷運,聽說速度很快......」、「聽說臺鐵便當很好吃,不曉得味道如何?」、「我一輩子沒坐過飛機,好希望去機場,就算看看飛機也好......」黃文政常與社區長輩談天,聽到長輩們的小小夢想,不禁產生幫忙圓夢的想法。非常有行動力的他,馬上與據點工作人員、志工規劃,並探勘路線,想辦法趁熱將臺鐵便當送至高雄小港機場,讓長輩一趟旅行達成「坐高捷、看飛機、吃臺鐵便當」三種夢想。

在觀音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黃文政與協會志工團隊不僅定期安排外地參訪、交流活動,助長輩實現不同願望,也推出多項服務,從2009年3月11日起跑的「關懷訪視」服務、同年7月7日開辦的「歡喜學堂」,乃至電話問安暨轉介服務、營養餐飲服務等,都讓在地長輩獲得身、心、靈全方位的照顧。

為因應高齡人口的增加,實踐在地老化與社區營造精神,同時促進社區長輩身心健康,衛生福利部自2005年起於全國推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政策,至2019年6月底止,全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已達3,619個,由此顯示,在許多鄰里、村落,關懷據點正蓬勃發展,因不同地區的人口結構互有差異,每個據點皆具特色,高雄市大社區觀音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正是其一。

*什麼是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由有意願的村里辦公處及民間團體參與設置,邀請當地民眾擔任志工,提供老人關懷訪視、電話問安、餐飲服務或辦理健康促進活動,每個據點均可提供上述3項以上的服務;期透過在地化之社區照顧,使老人留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發揮社區自助互助功能。
在協會舉辦的戶外活動中,長輩有機會到不同地方增廣視野,豐富生命經驗。
據點歷經風雨 終於開花結果
觀音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於1997年9月10日,投入社區營造12年,10年前展開長輩關懷工作,並成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歡喜學堂」等服務,2017年獲得衛生福利部頒發「社區金點獎-金點之星」肯定,一路走來,歷經許多風雨,才有今日榮景。

「歡喜學堂」草創初期,曾遭遇參與人數過少危機,黃文政說,歡喜學堂剛成立時,約20多名長輩參與,當時採類似「幼兒園」模式,長輩不太習慣團體生活,加上志工引導技巧不嫻熟,長輩陸續退出課程,人數只剩個位數,志工團隊的士氣大受打擊,在搖搖欲墜的氛圍下,他認為,「做對的事,就要堅持!」鼓勵團隊繼續走下去。

黃文政與協會團隊痛定思痛,除了改變運作模式,也發行「觀音社區報」加強宣傳,並請其他社區有經驗團隊協助,從「學中做,做中學」修正做法,也加強對長輩的關懷,社區民眾深深感受到團隊的真摯付出,口耳相傳,半年後,參與人數從個位數增加至20、30人,礙於場地過小,另有長輩想參加卻不得其門而入,此時協會需要更大場地,花了半年找尋,遷址至現在位置,服務長輩人數也增加至近50人。

社區長輩 從豐富活動贏得自信
「讓長輩生活有尊嚴,生命有價值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黃文政與協會團隊為了達到目標,舉辦多場活動,甚至曾為社區長輩出版畫冊,每次的活動,都讓長輩充滿驚喜。

黃文政提到,為長輩出版畫冊的背後原因,在於有的長輩叮嚀晚輩多讀書,卻遭晚輩反唇相譏:「阿嬤,您自己都沒讀書,怎能要求我讀書!」這些話常傷及長輩自尊,當他聽到長輩轉述對話,便心生不捨,進而產生幫長輩「扳回一城」的念頭。

黃文政和據點長輩、志工討論後,決定為長輩出一本畫冊,他特別請專業老師教授長輩繪畫技巧。經過一年練習,完成作品後,黃文政透過專業美編,將長輩畫作整理成冊,並印刷出版,往後遇到上述情境,長輩可有自信回應晚輩:「我雖然沒讀書,可是我出了一本書!」靠這句話,長輩頓時重拾自尊,亦贏得晚輩敬重。
協會團隊將「歡喜學堂」的「學中做,做中學」集結成果出書,長輩也從過程中獲得自信。
黃文政指出,近年來,協會團隊不僅帶領「歡喜學堂」長輩組成「三千歲歌舞團」,也全力為長輩找尋表演舞臺。透過協會志工安排,2019年5月30日上午,「三千歲歌舞團」到大社戶政事務所前進行「健康活力快閃秀」,從民眾、戶政事務所人員給予的熱烈掌聲中,長輩笑容滿溢,不斷散發出自信光芒。

另外像是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長者活躍老化競賽」、弘道老人基金會的「仙角百老匯」選拔賽,都可見到長輩們賣力演出的身影。

關懷訪視志工 即時提供協助
黃文政分析,在觀音社區,獨居老人的比率只佔1.3%,比率不高。多數長輩與家人同住,但兒女、媳婦多半需要工作,長輩白天常獨處,也常待在家中看電視、睡覺,頂多與鄰居串門子,活動範圍狹小。因此據點團隊費盡心思鼓勵長輩走出家門,多參與社區活動,歷經長時間耕耘,據點志工終於贏得長輩信任,若長輩遇到難題,便會馬上向他們求助。

黃文政提起,社區有位女性長輩與兒子、媳婦同住,有次晚上8、9點,她突然頭暈,但兒子、媳婦還在工作,無法及時帶她就醫,不知所措的她,只好趕緊打電話向黃文政求助。

黃文政一接到電話,立刻聯絡協會關懷訪視志工前往關心,並連繫當地診所,請診所醫療人員做好準備,5分鐘內,志工趕到女性長輩住處,陪伴她至診所就醫,診所醫師初步診斷,這位女性長輩血壓偏高,身體並無大礙,原本因無助而害怕,看到志工、醫師後,心情穩定,頭暈症狀也隨之好轉。

由於常進行關懷訪視、電話關懷等服務,黃文政與志工團隊對每位長輩的狀況如數家珍,長輩一出現異狀,他們常在第一時間察覺,及時提供協助。以一位年約75歲的女性長輩為例,今(2019)年初,志工發現平常熱愛唱歌的她突然常翻找物品、忘東忘西,記憶有衰退跡象,與過往行為有很大的差異,志工懷疑她有失智症,遂與黃文政討論後續協助事宜。

然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位女性長輩因私人因素與4名兒女疏離,沒有兒女願帶她就醫。黃文政聽聞此事,趕緊向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主任陳乃菁求援,由於該據點同時也是「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且與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曾合作多項認知促進活動,兩者交流頻繁,因此陳乃菁接到電話,便在最短時間著手安排,讓醫療資源就緒,只等這位長輩就醫、確診,後續資源便可能發揮效用;黃文政也努力與這位女性長輩的兒女溝通、曉以大義,事情才圓滿落幕。

*「社區金點獎」 跟據點有什麼關係呢?*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推動設置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已十餘年,除了讓社區內的老人享受在地老化生活,為表揚長期致力於據點深耕的團體及工作者,自2015年起辦理「社區金點獎」,拔擢優質據點承辦單位及個人,提供據點相互交流的機會,從中推動據點人才培育。
如果想要知道更多據點的相關資訊,可電洽各縣市政府社會局(處),也可至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服務入口網,獲得最新的據點消息。

期待長輩有尊嚴 找到生命價值
黃文政認為,無論圓夢之旅,或鼓勵長輩參加活躍老化競賽、為長輩出版畫冊,多是「希望將長輩帶出家庭,引領長輩進入社區,讓長輩生活的觸角不只侷限於家人或街坊鄰居,也能擴大視野,達到延緩老化、身心健康目標。」而藉由多元化的活動與關懷服務,每位長輩也能感受到「生活有尊嚴,生命有價值」,生活也更充滿樂趣。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9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