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他國經驗 符合國情才能解決問題
德、日為長期照顧代表性之先進國家,其早在1970年代初期就邁入高齡化社會,德國從百年前即啟動社會安全建置,上世紀七○年代起全力規劃推動長期照顧保險。日本更是全球高齡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佔總人口數28%,1990年代日本即逐年精確估算出每一位日本人一輩子中平均須分攤6.5年的「長期照顧服務需求」,進入21世紀,已延增為更嚴峻的8-10年之久的長期照顧服務需求年限。日本即以此個人及群落估算為施政規劃標竿,自1994年起規劃推動「介護保險制度」有成,其施行成效頗受注目、讚許。
「必須先知道問題所在,方能了解需求為何,如何供給,如此才可找到正確答案。」李世代直言,若不能點出問題所在,只是埋頭去投入資源,從供給端著手,制訂出來的內容不易真正滿足國內高齡化社會的長照需求。「長期照顧的發展與推動,須要先將國家整體,個人及群落的需求與分佈特性推估掌握,媒合供需資源,檢討無法達標之處,嘗試開創新的管理模式,才能有效運作。」如何借助日本、德國推動長期照顧的經驗及做法,進而去蕪存菁,制訂符合國情的長期政策逐步推進,是李世代認為發展長期照顧重要的課題。
釐清理念價值 各方齊心推動
「你知道『長期照顧』的定義是什麼嗎?」在談長照這個議題時,李世代特別提出「定位」的重要性。所謂不正其名,不分其職,若無法將長期照顧的理念價值觀確立下來,只怕產、官、學、研及一般民眾都有自己的見解,當具體目標方向不一致,很可能出現排他、互爭發展資源等行政遊戲,耗掉資源,甚至在達標不明狀況下,第二年再依循之,難有滿足國內長照需求,順利推動滾進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