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專訪
社工生涯40年,矢志守護弱勢兒少
繪人文
人氣(100)
財團法人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以下簡稱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投身社工領域近40載,從基層工作到管理1600多名員工,職位改變,使命感卻始終如一。她致力結合各方資源,與家扶團隊守護眾多弱勢兒少,並見證臺灣兒少福利及保護政策的演進與兒少保護意識的覺醒。
 
傾聽何素秋說話,心再浮躁、不安,也能沉靜下來,她的一言一語帶著溫度,也透著自信,社工人體貼的特質表露無遺。誰也看不出來,小時候的何素秋,是個怯生生的孩子,頭總是低低的,在校成績表現不佳,就讀國小三年級,一位莊老師的讚美,改變她的求學態度,也翻轉了她的命運。

不起眼的孩子 也能逆轉命運
當時莊老師突然點名何素秋上臺唱歌,上臺後,她扯著嗓子唱:「東邊的太陽微微笑,樹上的小鳥吱吱叫…」原以為唱不好,沒想到莊老師對全班說:「你們唱歌要像何素秋那樣大聲。」老師的稱讚點燃何素秋的自信,她從此認真讀書,第二次考試從全班23名跳到第7名,之後總維持前3名,踏入社會,想起這段經歷,她深深體認「越不起眼的孩子,越要關懷」。

何素秋喜歡助人的個性,很大一部份也是受母親影響。當時她父親去外地工作卻外遇,老家只有她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有顆善良的心,樂於付出,也不吝關懷鄰舍,有位年長鄰居娶了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孩子疏於照顧,常衣衫不整、四處奔跑,何素秋的母親主動照顧這孩子,為小孩梳洗,在耳濡目染下,母親的善良與樂觀提供何素秋心靈成長的養分。
家扶兒童保護30年「LOVE HUGS 護童擁抱」運動,家扶號召萬人響應愛的抱抱。
擔任社工 領略助人價值
當年,大學聯考時,何素秋只想念國立大學,卻考取東海大學社工系,原想重考,在每10人才有1人上大學的時代,鄰居勸其不要放棄機會,她也聽從建議入學,對社工一知半解的她,直到實習,才對社工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就讀大學時期,何素秋在臺中靜和醫院精神科病房實習,兩名個案讓她印象深刻,其中一個年輕人,兒時父母離異,當時社會大眾對離婚婦女很不能接受,年輕人與母親生活困苦,承受很大壓力,產生精神疾病,結果就住進精神病房療養。
另一名個案是20多歲年輕人,家境優渥,身為獨子,從小背負家族期望,家中三個姊姊都上頂尖大學,個案學業成績總比不上姊姊,龐大的壓力終引發精神疾病。

「為什麼有些人家境富裕,心靈卻失去健康?」「面對父親外遇,我是否可能像那孩子一樣精神崩潰?」這些問題常縈繞她心頭,何素秋檢視自身生命,透過個案經歷,發現自己與他們年齡相仿,但卻走上不同道路,在她仔細觀察後,發覺許多生命背後都隱藏不同的成長背景。「每個接觸到的家庭,都有逆境故事,感同身受,就產生一種使命感。」何素秋從此愛上當社工,立志朝社工界發展。
何素秋期待社會大眾一同關心兒少保護議題,阻擋憾事發生。
幫助他人 自己也受祝福
「我算很幸運,案家給我很多祝福!」社工系畢業後,進入雲林家扶中心擔任社工員,何素秋常為案家設想,得到個案家庭很多的回饋。她永遠記得多年前的一名唇顎裂小女孩,這孩子住雲林古坑,父親過世,母親是喑啞人士,靠當作業員的微薄收入維持家計,家中含小女孩共3個孩子,還有一位老爺爺,老爺爺身體不好,動作很慢。

在某個星期六下午,何素秋到雲林古坑小女孩家訪視,當時小女孩讀國小4、5年級,正在院子玩,她和何素秋說話,因嚴重唇顎裂,何素秋聽不清楚她說的話,小女孩當場自尊心受損,跑去躲起來。

何素秋詢問發現,這家人家境困苦,卻不是低收入戶,原來,老爺爺在山上有祖產,雖然僅是一分地,卻讓他們家達不到低收入戶門檻,但這塊地是貧瘠山林地,無法耕種,也賣不掉,對改善生活於事無補。何素秋趕忙去雲林鄉公所請求協助,鄉公所便人員傾全力幫忙,這戶人家終於有低收入戶資格,也獲得低收入戶補助、免費醫療資源。

解決經濟困境,何素秋深知小女孩極需要醫療介入,馬上安排小女孩到臺北馬偕紀念醫院接受唇顎裂手術,鼓勵小女孩勇敢熬過復原期。有次何素秋再度訪視,機車一進庭院,就看到小女孩興奮衝出來,口齒清晰地大叫:「何老師!」看到孩子臉上的自信笑容,她又驚又喜,想到當時情景,何素秋說:「這孩子的人生就此轉變,由此可看出社工的力量與價值。」

轉換新職 時時學習
何素秋在28歲轉任臺東家扶主任,成為當時家扶基金會最年輕的主管,之後陸續擔任執行長行政助理、計展處方案督導,接著調任培訓組主任、企劃組主任與社資處處長,直到擔任副執行長、執行長。每擔任新職位,需要學習新專業,她就大量閱讀,也會詢問專家,「終生學習」對她來說,並非只是口號,而是真正實踐於日常生活。

兒少保護意識 日漸普遍
何素秋在家扶工作40年,臺灣社會面臨許多轉變,兒少權益與兒少保護意識的大幅提升,她都看在眼裡。原本家扶基金會成立宗旨是在扶助經濟弱勢的孩子,隨時代推移,兒少保護也成為家扶重點工作之一。
2019用愛包圍受虐兒記者會何素秋(後左)與代言人侯佩岑(後右)宣誓守護兒童立即行動。
何素秋說,在《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家庭暴力防治法》施行前,社工訪視疑似受家暴的孩子,常單槍匹馬,暴力威脅屢見不鮮,也發生社工遭家長甩耳光事件。有了法源基礎,必要時檢警也能陪同執行訪視業務,保護社工,也保護孩子,社工人身安全保障,增加不少。

不光是法律的保障增加,整體社會氛圍也與過去不同。何素秋分析,以前社會大眾認為兒虐是「家務事」,多不會插手阻止,現在多數民眾有兒少保護觀念,看到疑似兒虐事件,多會趕緊通報。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教育人員、保育人員與警察人員等都屬於兒童保護責任通報人,目前連夾娃娃機業者也加入守護兒少的行列,業者透過監視器,一發現小孩深夜在夾娃娃機店遊蕩,也會通報相關單位,比過去「自掃門前雪」心態進步許多。

期待持續陪伴 直到孩子自立
看到受家扶幫助的孩子健康、平安長大,出社會可以自立,何素秋最感安慰,她也曾遇到幾個孩子誤入歧途,談起這些孩子,何素秋的眼眶滿溢不捨淚水。她說,曾遇到一個小男孩,原本家境就不好,母親貸款買房子後,生活更辛苦,為了如期繳交貸款,母親常出外工作、不在家,這孩子很懂事,在家會幫忙煮飯,後來卻撐不住經濟壓力而去偷竊,社工如果對這些孩子持續追蹤,孩子或許就不會走上歧途,真的令人非常惋惜。
除了關懷國內的兒少,家扶基金會也在史瓦帝尼等地成立家扶中心,扶助當地的兒童。
何素秋衷心期盼社工發揮更大影響力,助弱勢孩子站穩腳跟,往後可以自立生活。另外,有的孩子在某領域展現絕佳資質,她也期待進一步整合資源,栽培這些孩子。像家扶成立太鼓隊,或籌募資源,讓弱勢孩子也能學鋼琴、大提琴,這都是希望孩子透過學習展露自信,未來可以走出自己的路。

社工執行任務 需要堅強後盾
對弱勢孩子、弱勢家庭,社工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何素秋認為,社工是一項幫助人的藝術,也是一項團隊工作,希望社會大眾、政府成為社工堅強的後盾,讓社工充分發揮所長,為社會帶來更多、更正面的力量。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9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