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緩和醫療系列報導(一)
投身安寧療護研究 邱泰源20年努力終不悔
繪人文
人氣(177)
「2015死亡質量指數調查」 (Quality of Death Index)指出, 臺灣臨終關懷照護品質是亞洲之冠, 排名世界第六,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邱泰源 與許多醫護人員為了減輕末期病人的痛苦,多年來持續推動安寧緩和觀念, 這些人所付出的努力心血, 也獲得了國際醫界一致的肯定。
 
「我並不喜歡做研究,但為了病人不做不行,病人及其家屬的汗水、淚水與血水不能白流,希望下個病人不要再受那麼多的苦。」就是這樣的信念支持著邱泰源埋首於安寧緩和醫療研究領域,他曾舉辦、參與多場醫學研討會,期待更多醫護人員了解並接受安寧緩和醫療觀念,也希望透過研究,讓安寧緩和照護醫療更精進,幫助病人以最自然、安適的狀態面對臨終的到來,這一路走來20多年,他始終不曾疲倦,也從未想過放棄。

日本教授的鼓勵 讓他走上這條道路
邱泰源回憶當時走上這條路的歷程,1993年,當時在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以下簡稱臺大醫院)擔任主治醫師的他決定到日本東京大學念研究所,原本想念社區醫學,但指導他的教授是一名日本醫學倫理專家,對末期病人者的照護、關懷很感興趣,便鼓勵他朝安寧緩和醫療領域發展,邱泰源聽從了指導教授建議,決定以「臺灣、日本的末期醫療照護態度」作為論文主題,他也以這篇論文獲得了碩士學位。

1995年,臺大醫院剛成立安寧病房,極需要醫護團隊協助病房運作。邱泰源回國後,原計畫繼續擔任臺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該院副院長陳榮基得知他曾在日本研習安寧緩和醫療,便邀請加入安寧病房團隊,他自此展開安寧緩和醫療推廣之路。

邱泰源是臺灣第一位以安寧緩和醫療研究論文獲得教授資格的醫師,之後也曾擔任臺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他認為安寧緩和醫療的重點是在尊重每個人都有自然死的權利,在這段時間給予臨終病人完整的身、心、靈「全人」照顧,這不只對病人有幫助,家屬在病人辭世後也較沒有遺憾,較有機會重新站起,恢復正常生活,達到生死兩無憾目標。

安寧緩和照護 幫助家屬走出傷痛大
邱泰源舉兩個例子做對比,他曾先後遇到兩位媽媽,這兩位媽媽的孩子都因癌症辭世,其中一位媽媽看著孩子臨終接受CPR(心肺復甦術)後「牙齒斷掉、肋骨被折斷、血流滿地」的模樣,非常不捨,那是20多年前,當時安寧緩和照護觀念還沒有很普遍,因此沒人安慰這位媽媽,沒有哀傷輔導,媽媽也不知道孩子辭世後會往何處去。20多年來,這位媽媽只要想到那畫面就很心痛,即使過了20多年依然困在傷痛當中走不出來。

另一位媽媽就不太一樣,她的孩子因癌症末期住院,常與醫護人員互動,有一次,一位住院醫師認為這孩子快離開了,覺得很不忍心,便拿宗教書籍天堂、極樂世界的照片給孩子看,告訴這孩子:「每個小朋友離開世界,都會到天上變成小天使。」這孩子對生死之事便豁然開朗,常告訴媽媽,自己離開後會去當小天使,辭世那天,甚至想起身向媽媽跪拜,感謝媽媽的照顧。媽媽看到那一幕非常感動,孩子離開時雖然不捨,卻沒有遺憾,過不久,這位媽媽就恢復了正常生活。

國際夥伴慕名來臺 學習安寧緩和經驗
「以前稱醫師為醫生,認為醫師專職是醫『生』,也就是把人醫活,所以不能醫死病人。」邱泰源指出,過去醫療是以延長病人生命為宗旨,善終的概念卻未被重視。但人終將走向死亡,近20年來,大家開始重視生命最後一段路的照顧。2010年,臺灣繼美國之後成為世界第二個將安寧緩和醫療專科化的國家,現在臺大每年約有五、六百位臨終病人在安寧病房過世,也陸續發展居家安寧醫療、共同照護病房等服務。

事實上,臺灣的安寧照顧品質有目共睹,根據前述經濟學人智庫公布的「2015死亡質量指數調查(Quality of Death Index)」數據,臺灣臨終關懷照護的品質排名世界第六,不僅較前一次的世界第十四名進步飛速,同時也是亞洲之冠,許多國家醫事人員都慕名前來,菲律賓、印尼等南向國家也都有醫事人員至臺大醫院學習,臺大醫院團隊也幫忙這些國家進行安寧緩和醫療、照護訓練計畫。

研究、臨床緊密合作 呵護臨終病友
從《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到即將施行的《病人自主權利法》,重點都是減輕臨終病人痛苦,並保障其醫療自主權益。邱泰源期待透過研究、臨床經驗緊密結合,配合法條施行,讓病人、家屬即使面對別離,依然可以圓滿、無憾。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8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