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屆醫療奉獻獎-特殊貢獻獎得主余幸司專訪
秉持全人醫療理念,打造科技防疫里程碑
繪人文
人氣(97)
2015年,臺灣登革熱疫情嚴峻,病例達4萬多例,時任國家衛生研究院代理院長的余幸司運用「科技防疫」創新思維,領導國家衛生研究院(以下簡稱國衛院)研究團隊與中央、地方政府合力扭轉情勢,終於轉危為安,因為這項成就,余幸司榮獲第29屆醫療奉獻獎「特殊貢獻獎」殊榮,在臺灣防疫史上,立下新的里程碑。
 
在學術領域方面,余幸司曾發表不少原創性研究,特別是探索白斑的致病原因,更引起學術矚目,他首創將「低能量紅色雷射光」(現改為LED紅光)運用於白斑治療,翻轉過去白斑治療觀念,余幸司可稱為皮膚疾病「光生物調控療法」之開拓者,而這項創新治療模式除了安全、價格較低廉,病灶周遭組織也較不會因照光變黑,因此已納入健保給付療程。

談起當初為何踏入皮膚科領域,余幸司說,當時的醫師人數不多,內科、外科、婦產科與小兒科都是熱門選項,較少人選擇皮膚科,因競爭者較少,且看好未來皮膚科發展潛力,而選擇皮膚科,勤奮好學的余幸司在醫學生時期曾在當時設於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的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U.S. Naval Medical Research Unit 2,簡稱 NAMRU-2)研習生物化學,為往後的研究生涯累積深厚基礎。
1973年,余幸司(左四)擔任皮膚科住院醫師,教授沈祖杰(中)為其恩師。
余幸司在看診過程,始終秉持「全人醫療」理念,對任何細節都鉅細靡遺地加以審視,不只細究皮膚病灶,也考量病人病史、病人所處環境等環節,說到「全人醫療」概念的啟蒙,可追溯至他醫學生時期在小兒科實習的那段歲月。「小兒科看重全人發育過程。」余幸司說明,由於嬰幼兒缺乏溝通能力,醫師必須更重視每一環節,也必須全方位了解嬰幼兒身心發展,而這段訓練過程,對余幸司帶來很深遠的影響。

1972年,余幸司在高雄醫學院醫學系取得醫學士學位後,1975年負笈日本,在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同時考取日本醫師執照,並獲得日本皮膚科專科醫師證照。1976年至1981年間,在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皮膚科進修醫術、看診,在日本所受的紮實訓練,讓他對「全人醫療」有更深一層的體悟。
1979年,余幸司在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看診,同時也累積許多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