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屆醫療奉獻獎-特殊貢獻獎得主余幸司專訪
秉持全人醫療理念,打造科技防疫里程碑
繪人文
人氣(97)
2015年,臺灣登革熱疫情嚴峻,病例達4萬多例,時任國家衛生研究院代理院長的余幸司運用「科技防疫」創新思維,領導國家衛生研究院(以下簡稱國衛院)研究團隊與中央、地方政府合力扭轉情勢,終於轉危為安,因為這項成就,余幸司榮獲第29屆醫療奉獻獎「特殊貢獻獎」殊榮,在臺灣防疫史上,立下新的里程碑。
 
「這不是我一個人想出來的,是中央、地方政府與產、官、學界許多人的努力,大家都積極想解決問題,才有這樣的成績!」講話溫文儒雅、條理分明的余幸司,目前為國衛院名譽研究員,同時擔任高雄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皮膚科顧問醫師,行醫近半世紀的他,談起2015年這場對抗登革熱的戰役,謙虛地將功勞歸功於所有團隊。

登革熱病毒透過埃及斑蚊、白線斑蚊散播,以往面對登革熱威脅時,多仰賴「布氏指數」評估病媒蚊密度,而「布氏指數」主要是在調查100戶住宅中有多少積水容器藏有孑孓,在過去,當發現並確診登革熱病例,防疫團隊才針對病例活動區域進行評估、追蹤,展開消滅病媒蚊行動,由於以孑孓、死去病媒蚊為觀察指標仍不夠精準,余幸司笑稱這種傳統方式為「無差別」防治策略,然而這樣的傳統登革熱防治策略,隨著環境、生態演變逐漸失去效能。

余幸司進一步解釋時,神情嚴肅的表示,近幾年來,自然生態在改變,氣候、環境也出現變化,病媒蚊躲藏處與過去大不相同,都市化環境高樓林立、衛生下水道監控不易、人口密集等因素,對精準評估疫情更形成挑戰。

運用科技防疫思維 迎接登革熱挑戰
2016年4月,在當時行政院院長張善政、政務委員與臺南市市長賴清德的支持下,余幸司與當時國衛院的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廖經倫、陳俊宏博士與主任秘書江宏哲,以及曾於2015年投入臺南防疫工作而成績斐然的蘇益仁教授共同規劃,在衛生福利部指導下於國衛院成立「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以厚植我國防疫實力。
眾多人推動下,國家蚊媒傳染病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余幸司(右2)在其中擔任穿針引線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