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屆醫療奉獻獎-特殊貢獻獎得主余幸司專訪
秉持全人醫療理念,打造科技防疫里程碑
繪人文
人氣(97)
2015年,臺灣登革熱疫情嚴峻,病例達4萬多例,時任國家衛生研究院代理院長的余幸司運用「科技防疫」創新思維,領導國家衛生研究院(以下簡稱國衛院)研究團隊與中央、地方政府合力扭轉情勢,終於轉危為安,因為這項成就,余幸司榮獲第29屆醫療奉獻獎「特殊貢獻獎」殊榮,在臺灣防疫史上,立下新的里程碑。
 
從皮膚病灶 看到系統性疾病演進
「在日本,是以全人為中心的專科診療,畢竟,一個人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不是機器!」余幸司與日本醫師共事時,以更客觀敏銳的角度觀察日本醫療文化,在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各科人才濟濟,擁有先進的設備,他把握機會參與各醫學會、研討會討論,並與不同專長的醫師進行交流。

「一位皮膚科醫師一上午可以看15名病人已經很不得了!」余幸司觀察到日本醫師問診非常仔細,不僅觀察皮膚病變,從病人家族史到飲食、工作環境都納入檢視,常花許多時間與病人討論與溝通,在耳濡目染下,余幸司的問診風格更趨嚴謹、細膩,並致力追求全人健康。

1981年,余幸司回臺後,持續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服務,當時南臺灣盛行烏腳病,他旋即投入烏腳病的照護與防治。擅於觀察皮膚微循環系統的他,常思考皮膚科病灶與全身系統性疾病、環境的關聯性,發現除了烏腳病與砷中毒病變,心臟病、糖尿病與高血壓等也都可能影響皮膚微循環系統,若追蹤皮膚表面血管的流速與各項動態資訊,便能發揮「見微知著」效果,推測系統性疾病病程演進,而這樣的觀念深深啟發許多後輩學者、醫學系學生。

余幸司擔任高雄醫學大學校長時,不遺餘力地推動跨領域資源整合,也與該校兩位副校長葛應欽及鐘育志合力推動、設立環境醫學研究中心,並於2008年2月獲得教育部「環境醫學頂尖研究中心計畫」連續三年每年新臺幣9,000萬元重點補助,在環境醫學跨領域研究上引入了更多資源與人才。

整合資源網絡 才能應付未來挑戰
「臺灣科技領域,擁有第一流的人才,也擁有世界級的基礎研究設施,現在是科技文藝復興時代,政府必須要有新的思維、運作體系、架構,才能整合各方資源,也才能應付未來的挑戰!」余幸司相信,生命科學的進展終究會朝向「精準醫療、精準健康」邁進,對於老化、長照議題,未來也必須要以「全人醫療」的觀點擬定照護計畫,整個體系也才能永續運作,持續往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