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志工海外耕耘
備受國際夥伴肯定
話焦點
人氣(264)
海外志工服務是進行國際交流的方式之一,多年來,臺灣許多志工團隊在海外耕耘、交流,備受國際夥伴的肯定,我國與以色列更於2020年12月簽署「臺以志工合作瞭解備忘錄」。本篇將介紹臺灣志工團隊參與國際事務的狀況,透過青年參與國際志工服務經驗,鼓勵青年探索不同國家的文化與生活,開展國際視野。
 
將海外志工服務經驗 化作激勵養分
2020這年,是COVID-19在全世界大行肆虐的一年,來自亞洲的易嘉恩承擔了較多的關注壓力,服務期間也因周遭有人確診而居家隔離了兩次。在人生地不熟的以色列,別說想以母語來解思鄉之情,在整批國際志工團員裡,只有她一位來自亞洲。在這樣的環境下,緊張、孤單的情緒皆曾出現於內心,但她感謝自己生性樂觀的性格,總能以正面、正向的觀點解讀所有事情,認為既然這是無法逃避的事實,那只好學習克服。易嘉恩笑說,當來自世界各地的志工們聚在一起聊天,交流各國的文化差異、生活觀點,她就像是亞洲代表,負責向大家介紹臺灣、亞洲國家的種種,是很獨特的體驗。

回到臺灣重返校園上課,這段長期海外志工的經歷,對易嘉恩來說像是一種鼓勵,當她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總會以海外服務生活的種種激勵自己,沒有什麼事情解決不了過不去。而實踐過自己一直想做的事,這個成果也讓自己更有自信、更果斷的去做未來想做的事。

從臺灣偏鄉服務走向國際志工服務
若說易嘉恩是海外志工服務新手,那林子祥便是國際志工老鳥,2019年跟隨臺北醫學大學楓杏醫學青年服務團前往史瓦帝尼,是他第5次海外志工服務。林子祥在就讀牙醫系時經常隨著醫療服務社團前往臺灣偏鄉服務,大三那年,起心動念想看看國外如何處理醫療資源缺乏的問題,於是申請學校的海外志工服務隊,前往印度的藏人流亡社區,開啟長達一個月的暑假海外志工服務。

出發前就知道當地醫療環境及器材無法順利提供看牙需求,於是他們根據當地單位提供的資訊,進行各種演練與模擬,包括如何佈置出醫療環境、如何克服光線不足問題、如何進行檢查以及衛教等,甚至需要籌備募款活動,才有經費採購拋棄式器械帶到當地。其中最耗費時間的,是衛教資料的準備,除了要將中文教材翻譯成英文,以便與當地老師們溝通,為了直接跟當地學生溝通,也必須學習簡單西藏文。林子祥說,為了這一個月,他們在臺灣足足準備了半年。
南印度藏人區-在當地設置克難的牙科診療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