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健保卡,串聯防疫戰線
「疫」起善用健保卡
話焦點
人氣(109)
對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以下簡稱COVID-19)迄今,臺灣防疫成績亮眼,在眾多防疫措施中,從口罩實名制的實施,乃至民眾旅遊史、接觸史的追蹤,全民健保都扮演關鍵角色,「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以下簡稱健保署)署長李伯璋指出,口罩實名制的落實及旅遊史、接觸史的追蹤,都不是一蹴可幾,而是仰賴許多人日積月累的努力,才能為今日種種防疫措施扎下深厚的基礎。
 
健保卡加註資訊 防疫更嚴密
想起當初推行健保卡加註資訊時的狀況,李伯璋表示,COVID-19的確診病患不一定出現發燒症狀,也有產生嗅覺喪失等非典型症狀的患者,讓診斷更為困難。且COVID-19疫情從中國大陸開始向外擴散,從疫區回國的人可能因擔憂就醫遭到拒絕,導致就醫時沒有據實以告,而造成醫療人員在執行防疫工作的困難,此時就醫民眾的旅遊史、接觸史資訊便格外重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以下簡稱指揮中心)與健保署團隊認為,健保卡可以幫助醫療人員進行民眾旅遊史、接觸史查詢,當醫師面對形形色色的患者與不同症狀,同時得知患者的旅遊史、接觸史,對症狀的判斷,便能更加精準,且提高警覺、做好防護工作。

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健保署團隊除了設計程式,讓健保卡能夠加註民眾旅遊史、接觸史資訊,加註資訊也需要隨疫情變化有所調整,因此也與移民署進行資料勾稽,即時更新資料。醫療人員只要將健保卡插入健保卡讀卡機,即可在第一時間了解就醫民眾的旅遊史、接觸史等相關資訊,剛開始加註資料僅限於中國大陸湖北省,隨著疫情演變,逐漸擴展至中國、香港、澳門、新加坡、泰國等國,當疫情席捲至全世界,只要有出國前往其他國家便都納入健保卡註記範圍。
透過健保卡,醫療人員就能掌握就醫民眾的旅遊史、接觸史,對症狀的判斷及防護工作也有所幫助。
若民眾沒有攜帶健保卡,醫療人員也可運用民眾身分證字號查詢,同樣可查詢到民眾旅遊史、接觸史等訊息,若醫師看診採預約制,醫療人員也能夠提前至「健保資訊網服務系統」(VPN)批次下載預約病患名單,先檢視其旅遊史、接觸史,以做好事前防疫準備。

上述措施開始施行後,防疫團隊發現航空公司的機長、服務員是由其他通道入境臺灣,並沒有列入移民署勾稽名單,於是健保署團隊便與航空公司溝通,將空服員、航空公司機長等職業也列入註記項目,不只如此,醫療人員、海軍敦睦艦成員也都納入註記,防疫觸角更為嚴密。上述種種措施對醫療人員來說,帶來很大的幫助,李伯璋參加北區基層診所醫師座談會時發現,這項措施也受到許多基層診所醫師的諸多肯定。